望天门山 李白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古诗。这首诗以写景的手法,描绘了天门山的壮美和自己宏伟的心境。在古代诗歌中,它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情的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欣赏这首诗,感受古代诗人的崇高情感和文化底蕴。

1、 默写古诗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以怎样来学习?教师引导归纳学法:

3、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 回”这个教学难点。

4、正确读写“断楚孤帆”四个生字。

5、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最近,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6、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新课开始,让学生欣赏天门山的图片,学生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看图说出山的特点,为理解诗句的内容打下基础。另外再让学生理解第一句诗句的意思时,说到长江,我出示长江动感的视频及配乐的解说,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这样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看了画在,听了解说后,自然能说出长江水的特点:如气势磅礴,气势雄伟,水流湍急等,概括地相当准确,这样很自然地寻找到读第一句诗运用的语气。当学生理解第二句读书时,我又播放了长江水击打天门山的声音的音频,让学生展开大胆地想像,了解天门山的高,陡峭的特点。在学生画画时,我播放了配音的诗朗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能入情入境。真正理解诗句的内容。

7、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8、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9、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10、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11、回:转变方向。

12、天门: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13、画一画。

14、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15、回:回漩,回转。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16、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17、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18、教师没有融入到教学中,置身于诗外。

19、开:劈开,断开。

20、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2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考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2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3、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24、出:突出,出现。

25、默写古诗并配上图画。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当如此美景展示在李白眼前,身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他会说些什么呢?课堂陷入一片沉默,几十秒钟过后,有一位同时小声地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俊美的山。于是,我抓住这个答案让学生体会李白当时激动的心情,学生带着激动高兴的感情读诗句。最后,我通过“日边”一词让学生理解,太阳已经下山,金色的阳光照在水面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学生温暖的读一读最后一句。

2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27、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8、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29、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30、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

3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2、依赖网络资源是我这节课的一大失误策略,被课件绑架,导致课堂上被课件推着走,环节套环节,忽略了教学的本质。

33、考查意图:考察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4、作业:

35、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6、抓住诗文的叙述顺序。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37、评一评

38、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39、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40、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41、说一说

42、回字的讲解。

43、教师个人素养有待提高,课堂用语较古板,不变通,没有深挖语言。导致课堂教学一直处于平平淡淡的状态,毫无生气和活力。

44、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5、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46、山水互为映衬。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47、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48、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49、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50、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51、给古诗配画,真正理解诗的意境。

5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53、朗读训练不够扎实

54、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55、抓诗文切入口。我认为本文的切入口就是题目《望天门山》,诗人所有的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天门山展开的。年轻的李白来到天门山,写下了三首诗歌,其中《望天门山》是李白的力作。李白用自己文笔为我们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56、指导学生开拓想象——“ 碧水东流至此回”

57、 配乐背诵

58、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天门山,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李白!想到李白,你就一定会想到今天学的这首诗《望天门山》,你一定也会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天门中断楚江开……”全班一起朗诵。(配乐)

59、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60、 课件出示李白描写河山的诗

61、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古诗)。

6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63、环节没有落到实处。这节课虽然清楚的设计了教学目标,但教学难点没有突破,导入环节占用的时间太长,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原因而取消,学生没有充分的进行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没有得到落实。

64、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5、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66、感情朗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古诗。

67、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68、诗人用 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 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分)

69、以读为主,读中体会。

70、赏一赏

7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在讲授这一课时,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照着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但是对整首诗意境的理解太差了,这首诗的教学目的虽然不是让学生多么理解意境,但是就此放过尤为可惜,于是我发动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讨论这首诗,我加入到讨论中去,希望能带给同学们中国诗歌的震撼。

72、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73、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女生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4、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75、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76、背一背

77、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分)

78、说一说作者:李白。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谈自己对李白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79、能正确背诵和并试默写《望天门山》。

80、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81、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眼前这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男生读)

8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83、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84、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85、读一读。

86、学会“断楚孤帆”四个字;

87、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88、两岸青山:分别指博望山和梁山。

(0)
上一篇 06-30
下一篇 0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