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深受人们喜爱。在文化领域中,写论文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论文可以展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如果你在写论文时感到困难,不妨参考一下下面为大家整理的古琴赏析,或许能够给你提供一些灵感和帮助。
1、手指触弦的力度。右手指明触弦的力度与音色也有直接的关系。就一般的规律讲,弹奏激昂慷慨的旋律(如《广陵散》的部分音乐)时,采用“弹如断弦”的力度弹奏,出音坚实明亮;弹奏闺怨题材的抒情乐曲时,为了表现其缠绵悱恻的感情,多用较弱的力度弹以求音色的柔美;弹奏一般乐曲时,宜用中等力度,能达到出音清晰就可以了。
2、挑的本质为大指由弯变直的动作,挑前食指离弦约一厘米,然后大指伸直将食指蹬出击打琴弦,用力方向为斜向下,击弦过程中,指甲与弦正交或略斜交。
3、打板;砂音;抗指。
4、大指食指充分弯曲所形成的两个平面相垂直(食指作九字状),大指搭于食指第一关节中央不可偏上或偏下。
5、关节按弦是在“双掐起”时或连续过弦(即一指管多弦)时,名指伸直以便中心移至关节处,名指整体躺于琴面,指尖虚按前弦。
6、中指邻弦或隔一弦或隔二弦扶弦作支撑,与食指皆同弦面成度,中指右侧面与所扶弦成至度角,即右手略向右倾斜落于琴面。
7、琴制寓意
8、中指第二关节在勾的过程中一般不可弯曲,偶尔可微曲,似自行车涅闸或招手动作
9、请简要回答文章第②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古琴的形制进行说明的。(分)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11、古琴艺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哪些情感追求?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分)
12、形制
13、音色音域
14、琴不能抗指
15、中指同弦面成度,吃指深度为中指第一关节/处扶在弦上将弦下压一至二毫米,然后斜向下以掌关节为圆心。中指微弧状态的长度为半径画弧;
16、律制
17、着弦于一徽与岳山/至/处。
18、指尖按弦时,名指与弦面约度,中指第三关节可压在名指第三关节上助压二不可整个中指压于名指;
19、名指按弦依然有两个按弦点:指尖关节。指尖在第一关节左侧面近甲处,关节在近一二关节交界处侧面。指尖按弦时名指弯曲呈弧状第不可整体伸直或局部伸直(折指),关节按弦时名指伸直,重心移至关节处;
20、所按位置为琴谱所示徽位的左相切位置而非对准圆心(泛音时须对准圆心);
21、弦距不可过宽过窄
22、手指触弦的位置。右手指示入弦(大指出弦),用甲肉相半切弦,奏出的声音较为纯正;用指甲较多时,发音比较清脆明亮,而且富有穿透力,但无意往往缺乏厚度和圆润感;用指明肉较多时,音色往往较宽厚圆润而且具有一定的朦胧色彩,但缺点是缺乏穿透力。一般来讲,弹奏“上准”(高音区)的音时,多用指甲以加强音色的亮度和穿透力;弹奏“下准”(低音区)的间时,多用指肉,以增加声音的厚度;弹奏“中准”(中音区)的间时,多用甲肉相半,这样奏出的声音,可以保持音色的纯正与饱满,又不失其亮度。右手指明出弦(大指明入弦)时,一般是靠指甲吃弦的深浅程度来控制的。
23、琴的制作精神
24、人体美
25、答案: C (共分)
26、其它常用指法
27、挑后,大指控制食指不碰前弦。
2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29、勾后扶在下一弦,吃指约第一关节的/处,继续勾时再调整为/。
30、琴面要平整
31、4苍古美
32、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分析我国古琴艺术得到世界认可的原因。(分)
33、吃指深度为食指第一关节/至/处。
34、虎口撑起,甲面与琴面垂直,重心在大指。其他四指松弛,定吟揉弦时如“不倒翁”;
35、着弦于一徽与岳山/至/处;
36、答案要点:
37、左手任何手指按弦皆遵“所按位置为琴谱所示徽位的左相切位置而非对准圆心(泛音时须对准圆心)”的原则,除六八十一这三个徽位为右相切
38、意境美
39、琴面不可过于扁平
40、手指切弦的角度。由于手指切弦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音色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讲,指甲与弦呈钝角方向切弦时,音色易散,而且飘,并易产生燥音;指甲与弦呈垂直方向切弦时发音较为清脆明亮;指甲与弦呈锐角方向切弦时,音色较为浑厚饱满。初学者弱奏时易出燥音,除用力不均外,多与弹奏时切弦的方向与角度有关。
41、根据上文中的相关知识,下列选项中的古琴属于“仲尼式”的一项是( )。(分)
42、其他手指呈微弧形,手掌内壁为弧状,整个手似握一椭形物;
43、左手大指有两个按弦点:指尖关节。指尖在甲肉相交处(即甲根),关节在一二关节交界的凸起处,指尖按弦时大指呈微弧状,甲面与所按弦约度斜交,关节按弦时大指伸直。指尖虚按前弦(关节按弦是为使过弦连贯);
44、3文墨美
45、平移:即大指连续过数条弦时除最后一条用指尖其他皆用关节按,大指保持伸直状,以小指掌关节处抵于琴面作支撑,过弦完毕后抬起,整个过程似跷跷板的一个回合。
46、基本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