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3、尧舜圣而慈仁兮,后世称而弗忘。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6、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7、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
12、读书本意就是在元元。——陆游
1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佚名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17、操:拿携带。(动词)
1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2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2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6、金玉是其外,败絮也其中。——刘基
2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28、金银到手非容易,用时方知来时难。
2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0、至:等到。
3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32、有益是国家之事,虽死则弗避。——吕坤《呻吟语·卷上》
3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3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3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3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3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3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1、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4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4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4、抓句末语气词断句。正如上文所说,一些虚词常放在句末表各种语气,这是我们断句时的重要参考。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6、学则不可以已。——《荀子》
47、君子是忧道不忧贫。——佚名
4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9、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
5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51、抓句首助词断句。同样,一些助词常放在每句话或分句的开头,这也告诉我们在有这些词的地方前后可以分开。
52、人谁无过,过而能够改,是善莫大焉。——《左传》
53、根据标志性的词断句
54、日阴曀兮未光,阒睄窕兮靡睹。
5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56、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5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5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59、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60、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61、知而好问,然后是能才。——《荀子》
62、投剑兮脱冕,龙屈兮蜿蟤。
63、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6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65、好学则而不贰。——《左传》
66、及:等到。
67、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6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69、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70、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7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72、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7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74、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75、报国之心,则死而后已。——苏轼
76、已:已经。(时间副词)
77、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7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80、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8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8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8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84、遂:于是。
85、曰:说。
8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87、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8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0、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9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92、坐:通“座”,座位。
93、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94、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选自《菜根谭》)
95、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9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9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9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9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00、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10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10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0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04、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
10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0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107、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108、根据语法结构句式结构断句
10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1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112、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1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1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1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16、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117、抓修辞知识(对偶排比等)断句。因为古人写文章讲究语句对称整齐,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如前文中帝引用的谚语,应断作贵易交,富易妻,臣闻之言应断作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18、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119、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1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2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2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2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2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12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26、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127、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12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29、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130、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13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32、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3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34、欲:将要,想要。
13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36、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13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3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139、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140、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14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14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玻 (史记留侯世家)
14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44、乃:于是(就)
145、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146、反:通“返”,返回。
14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8、镜破是不改光,兰死则不改香。——孟郊
149、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150、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迂曲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151、天下之兴亡,则匹夫有责。——顾炎武
15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53、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15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155、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15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5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58、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也。(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5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16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6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162、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163、君子是坦荡荡,小人则长戚戚。——孔子
164、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165、抓对话标志曰云言等断句。古人对话时,大多数有表示说的曰云言等,而这些正为我们断句时提供了方便。如前文中的主曰,帝曰,帝顾谓主曰等。
16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16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6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169、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170、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7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7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7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74、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175、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17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77、愍余命兮遭六极,委玉质兮于泥涂。
178、莫要来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8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8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8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8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18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8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86、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187、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幕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18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18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19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19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192、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断句
193、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4、先:首先,事先。
195、得:得到;拿到。
196、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19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99、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0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201、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20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03、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20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0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06、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07、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208、羡咎繇兮建典谟,懿风后兮受瑞图。
209、抓主谓宾进行断句。我们知道,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例前文中的朝臣是论的宾语,当属上,不能作观的主语,即此处标点应为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而不能断成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另如方且图之的之,是属上还是属下?按现代汉语习惯,容易把之和后连起来读。但这里之是图的宾语,应属上,即此处应断为方图且之,后弘被引见,而不能断为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
2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21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215、差之于毫厘,缪则以千里。——陆九渊
216、以:用。
217、根据总分关系或分总关系断句
21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219、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20、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2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2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22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22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2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26、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22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28、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29、公生明,偏生暗。
2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31、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3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233、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23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35、置: 放,搁在。(动词)
23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23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23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40、患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之所志也。
241、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242、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24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244、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45、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246、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2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48、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4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250、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25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52、少壮不努力,老大增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5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5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55、自信:相信自己。
256、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25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58、吾:我。
25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60、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26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62、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26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64、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6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66、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26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68、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269、抽蒲兮陈坐,援芙蕖兮为盖。
270、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271、人若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272、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7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7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27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7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7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78、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279、礼之用,和为贵。
280、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28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8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8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84、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28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86、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287、博观而约取,厚积则而薄发。——苏轼
28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8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90、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9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92、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9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9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95、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96、君子周而不比,小从比而不周。
297、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29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9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00、市罢:集市散了
30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02、风水人间不可无,也须阴骘两相扶。
30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30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305、根据反复结构断句
306、学不可以已。——《荀子》
30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08、以五十步来笑一百步。——《孟子》
30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1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3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12、之:到……去,前往。(动词)
313、履:鞋子,革履。(名词)
314、鲸鱏兮幽潜,从虾兮游陼。
315、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3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