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 古诗

1、基本教学: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能背诵古诗。

2、读诗不仅仅读准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把诗读好是有必须的技巧的,每行有几个字?这叫七言绝句,王昌龄最擅长写七绝诗,他被称为“七绝圣手”这首诗是他的七绝名作之一。一般状况下,我们能够这样读:(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泛读,自读,指名读,齐读。

3、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4、2过渡揭题:别急,我们暂且把这种思绪搁置一下,先来共同学习一首应时应景之作——其实是一首关于送别的诗歌。

5、1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课件出示)

6、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并进行范读。

7、齐读题目。

8、小练笔,走进作者内心。

9、请大家结合注释,发挥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把诗意说完整)

10、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11、会认个生字。

12、过渡揭题:别急,我们暂且把这种思绪搁置一下,先来共同学习一首应时应景之作——其实是一首关于送别的诗歌。

13、师配乐范读。

14、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15、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6、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17、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18、背诵:

19、2那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齐读一读。

20、情感态度:透过学习古诗,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21、谈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

22、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23、客:指辛渐。

24、孤:独自,孤单一人。

25、知识与技能

26、自由读三遍,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7、过程与方法

2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0、把你的想象带入诗中读前两句。

31、再读,(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32、引读:

3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34、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35、2那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36、最后一句是运用了表现了作者

37、解释:

38、出示自学提示:

39、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40、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41、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42、你通过朗读古诗和注释知道了什么?

43、同学们,你们即将结束小学生活,离开美丽的校园。随着毕业的临近,不知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在四月的花香中开始弥漫离别的气息;那么离别之际有没有让你牵挂的朋友,念念不忘的友情?你又有何话想对他(她)说呢?

44、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45、写离别赠言(课件播放送别)

46、地点送别诗送辛渐

47、群众诵读

48、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49、感悟人物品质。

50、6出示问题,初步理解

5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52、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53、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54、王昌龄在被贬期间,他的许多好友都纷纷作诗来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如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出示这首诗)指名读。但王昌龄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55、学习体会“寒”感悟“孤”。(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

56、集体交流。

57、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指名读

58、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59、自由朗读全诗及注释

60、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61、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62、模仿诵读

63、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64、借助注释,结合你自己的感受,谈谈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影响和感受。

65、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66、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67、知识与能力

68、学生谈感受。

69、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

70、学生配乐朗读。

71、这天我们在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

72、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73、听范读,发现不足

7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75、打开课本,请同学们自由读诗。

76、平明:天亮的时候。

77、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78、赠言示范

79、王昌龄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里呐喊,是想表白自己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

80、回报交流。

81、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

82、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83、连江:满江。

84、冰玉有什么特点?(纯洁,透明,洁白无暇)

85、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86、情感态与价值观度

87、初读古诗

88、理解后我们会读得更好。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89、好友辛渐要走了,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会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被贬?)

90、拓展延伸。

91、指名读,齐读。

92、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明白哪些送别诗?

93、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明白了什么?

94、潜力运用:自己会写离别赠言

(0)
上一篇 05-18
下一篇 05-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