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大自然中最为神秘的力量之一。它轻盈而不可捉摸,狂暴而又温柔,时而像一只轻盈的蝴蝶,时而又像一只凶猛的野兽,它既能带来清新的气息,也能带来狂乱的破坏。在古今中外的诗人笔下,风常常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主题。从《诗经》中的“采薇”到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从李清照的“如梦令”到现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风一直是诗人们的灵感源泉和创作元素。在这片大地上,风吹过的每一个角落,都会留下诗人们的足迹。而今,我们也可以通过诗歌的方式,感受风的魅力,领略风的千姿百态。
1、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古诗童童孤生柳》
2、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3、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陆龟蒙《冬柳》
4、威风凛凛 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5、顺风而呼 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6、冻结南云,寒风朔吹,纷纷六出飞花坠——白朴《踏莎行咏雪》
7、 风吹蒲公英 —— 轻飘飘
8、愤风惊浪 指狂风骇浪。
9、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古诗孟冬寒气至》
10、 大风吹倒梧桐树 —— 自有旁人说短长;有的说短,有的说长隐藏答案
11、 逆风放火 —— 引火烧身
12、 风吹竹林 —— 一边倒
13、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14、无风扬波 犹言无风起浪。比喻无端生事。
15、 风吹麦苗 —— 一边倒
1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1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8、 大风天吃炒面 —— 不好张口;难张口
19、和汉语的“不自由”意思一样,表示“受限制”“不能随便行动”的含义。
20、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孟郊《苦寒吟》
21、盲风妒雨 指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同“盲风怪雨”。
22、 风吹芦苇 —— 左右摇摆;摇摆不定
23、随风转舵 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24、 风吹灯笼 —— 摇摆不定;左右摇摆
25、看风使船 比喻跟着时势转变方向,随机应变。
26、 大风天卖炒面 —— 吹了
27、寒风侵肌 形容天气寒冷。
28、 早天刮西北风 —— 干吹
29、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30、黑风孽海 比喻环境遭遇的险恶。
31、调风变俗 犹言移风易俗。
32、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黄庚《雪》
33、见风转篷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同“见风使舵”。
34、 风浪里的小舟 —— 摇摆不定;左右摇摆
35、餐风宿露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6、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古诗孟冬寒气至》
37、吟风咏月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38、 九月的寒霜,二月的风 —— 长不了
39、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乐府诗》
40、 大风地里点油灯 —— 一吹就了
41、 大风吹倒帅字旗 —— 出师不利
42、春风雨露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43、春风野火 比喻迅猛之势。
44、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岑参《冬夕》
45、 风吹苞谷(玉米)穗 —— 天花乱坠
46、疾风扫秋叶 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47、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8、粗风暴雨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49、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古诗童童孤生柳》
50、 海面上起风 —— 不平静
51、传风搧火 犹煽风点火。搧,同“扇”。比喻煽动别人闹事。多用于贬义。
52、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杜甫《公安县怀古》
53、驰风骋雨 犹言乘风驾雨。
54、 大风吹倒玉瓶梅 —— 落花流水
55、 风吹灯草 —— 心不定
56、见风转舵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57、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58、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59、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60、流风余韵 前代流传给后世的风雅韵事。
61、狂风骤雨 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62、餐风宿水 形容旅途的辛苦。
63、变风改俗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64、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晁采《子夜歌十八首》
65、 孔明借东风 —— 巧用天时
66、 冬天的旋风 —— 成不了气候
67、毁风败俗 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
68、盲风怪雨 指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
69、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刘长卿《听弹琴》
70、十里向北行,寒风吹破耳——白居易《早朝贺雪寄陈山人》
71、飘风暴雨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72、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李世民《冬狩》
73、 诸葛亮借东风 —— 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74、迎风招展 形容旗子等迎风飘扬。
75、冶云赤天涨为黑,寒风余吹山拔木。–王安石《九鼎》
76、 南来的燕,北来的风 —— 挡不住
77、 风浪中行船 —— 摇摆不定
78、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乐府诗》
79、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80、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谢逸《送董元达》
81、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82、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李世民《冬狩》
83、闻风而动 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84、 风吹头发 —— 齐发动
85、移风易俗 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86、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谢道蕴《咏雪联句》
87、平风静浪 风平浪静。多以喻平静无事。
88、疾风彰劲草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89、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刘长卿《听弹琴》
90、秋风扫落叶 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91、引风吹火 利用风来吹火,使火越烧越旺。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92、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黄庚《雪》
93、表示“不方便”的意思。
94、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李白《酬崔五郎中》
95、寒风动地气苍芒,横吹先悲出塞长——韦应物《送孙徵赴云中》
96、 海面上刮风 —— 波澜起伏
97、寒风淅沥,遥天万里,黯淡同云幂幂。——紫姑《白苎》
98、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岑参《冬夕》
99、 风吹杨柳 —— 左右摇摆;摇摆不定
100、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吕温《冬夜即事》
101、 风吹墙头草 —— 两边倒
102、 风吹鸡毛 —— 忽上忽下
103、仙风道骨 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104、秋风落叶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105、 下雨洒街,刮风扫地 —— 多此一举
106、冶云赤天涨为黑,寒风余吹山拔木——王安石《九鼎》
107、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晁采《子夜歌十八首》
108、东风射马耳 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109、东风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110、清风亮节 比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111、 风吹云朵 —— 飘浮不定
112、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孟郊《苦寒吟》
113、 无风不起浪 —— 事出有因
114、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杜甫《公安县怀古》
115、暴风疾雨 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116、表示“不好使”“不听用”的意思。
117、表示“不充裕”的意思。
118、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陆龟蒙《冬柳》
119、敦风厉俗 使民风纯朴敦厚。
120、东风入律 指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
121、凄风寒雨 形容天气恶劣,或比喻境况的凄凉悲惨。同“凄风苦雨”。
122、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23、 大风卷小雪 —— 吹了
124、晓风残月 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
125、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126、寒风淅沥,遥天万里,黯淡同云幂幂——紫姑《白苎》
127、 泥人经不起风雨 —— 本质太差
128、 大风吹翻麦草垛 —— 乱七八糟
129、迁风移俗 犹言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130、 大风刮倒了帅旗 —— 出师不利
131、疾风知劲草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132、 大风地里吃炒面 —— 有口难开(比喻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133、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34、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李白《酬崔五郎中》
135、 暴风雨中的航船 —— 顶风破浪
136、无风生浪 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同“无风起浪”。
137、看风驶船 指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138、闻风而逃 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13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40、看风使帆 看风向掌握船帆。比喻随机应变,看情况办事。亦作“看风使船”“看风使舵”“见风使舵”“看风驶篷”
141、 风吹落叶 —— 一扫光
142、 海风阵阵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43、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