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拍夜景配一句话

1、本刊栏目主持):海涛你好!《美术观察》在一直关注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新进展,那些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家,都会进入我们的视野。[案边点滴]栏目注重展示艺术语言与技法,今天请你分享具体的绘画方法与过程。你多年进行夜景绘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体系,首先想请你谈谈夜景绘画创作最初灵感的来源是什么?

2、安静的环境里面长大。

3、烤串、冰镇啤酒,

4、虚化的处理,比如形象、线条边缘需要有一些处理手法是吗?

5、沉浸在幽邃的夜晚,人的内心与自然相映,平淡从容。艺术家康海涛专注于夜景绘画,他以冷静的眼光凝视世界,向外观望,向内自省;以洗练的笔意概括、表现自然与心灵的光影,本期[案边点滴]特别采访艺术家康海涛,跟随他一起走进静谧的夜景绘画,听他分享创作心得。(阴澍雨)

6、高楼窗边、楼顶都是很好的制高点和拍摄地点。

7、更便捷、更优异的拍照成像效果,同时留住更为精致和清晰的视频和影像瞬间。

8、程序曝光模式(P)、光圈优先模式(Av或A)、快门优先模式(Tv或S) 、B门、手动曝光模式(M)、以及其他情景模式等。学摄影常用拍摄模式通常为:手动模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

9、防晒衣、防护手套……防止皮肤晒伤。除了准备工作外,在拍摄时需要注意:在高温下拍照,不要恋战,速战速决。

10、近景人像而言,我们完全不必担心亮度问题。设计相对轻便的神牛AD300pro搭配65mm的抛物线柔光箱是笔者这次的标准配置。

11、夜景和延时等模式设置,根据场景的明暗情况来调整曝光时间。

12、灵动的表达方式被限制住了。我也喜欢画可以自由涂抹的绘画,所以我也画其他的即兴的作品,配合着夜景一起画。

13、不易变色。

14、冷静。

15、测光点是负责照片的明暗变化的。你拍的照片和你看到的实际效果不太一样,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你的测光点位置没有选对。

16、错落有致。

17、打篮球。晚上很空旷,走走很舒服。那时候很流行Beyond乐队的歌,我经常一边走一边唱歌,感觉和自然比较亲近。每逢暑假,我还会把初中同学约在一起,跑到西南大学里面,弄几张席子,就在那里过夜,校园的夜晚特别宁静。可能我天生骨子里的性格就有这种和自然的亲近感,喜欢独自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待着,这种情境里对夜景的感受自然深刻。

18、焦距和快门速度。

19、

20、半城江水,

21、f8光圈和1/250快门速度,多尝试几次直到拍出曝光正常的月亮。既然要把月亮拍得又大又圆那就尽量用长焦远射镜头,配合三脚架和快门线,根据你的拍摄意图将月亮放在恰当的位置进行构图拍摄,然后再对城市夜景进行二次曝光。可以多尝试几次,然后调节曝光量直到拍出满意的作品。

22、光圈、感光度、曝光补偿。

23、微妙,这是怎样处理的?

24、夜景等;另外一类是在心里的、眼睛看不到的,它是心灵里面的图像。

25、收藏和转发。也欢迎点击文章右上角的三个点,继续点击“赞赏”。

26、分享拍摄经验。

27、色彩、阴影和高光等细节保留,虽然RAW格式的直出照片的美感不明显,但后期空间大;

28、美轮美奂,

29、树枝上面就可以了。

30、草木的光影让人着迷。但是晚上我没法去画,还试着把速写本塞在草底下,光影打过来,直接用铅笔对着影子勾轮廓。那个时候就有想画夜景的冲动,想去表现夜晚单纯、宁静的美。有时候晚上听到纺织娘在叫,我会去捉几只,放在捡来的一根树枝上,两三个、四五个,它们也不会跑,就这样拿着在学校里面转悠,回家的时候,又把它们放了。可能我性格里面天生就喜欢宁静和单纯的东西。

31、一颗6400万像素的双自由曲面超广角镜头和一颗64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镜头,另外还拥有5000万像素的光谱增强摄像头、TOF摄像头、Flicker传感器以及多光谱色温传感器等辅助元器件作为辅助拍摄。如此强悍的影像配置也使得其在知名影像评测机构DxO中获得了146分并碾压一众旗舰夺得第一,足见其在影像方面的造诣有多深。

32、宽容度低。尽管主流手机的摄像头已经达到了几千万像素,却只是增大了画面的尺寸,并不能带来画质的提升。

33、一脉山显得更加灵动。

34、色彩和清晰度,就是相机说了算的,不是你说了算的。

35、路灯亮后的半小时内。因为需要天空的蓝调光作为辅助,而路灯就是主光。

36、可以反复画、耐磨的纸最好。严格来说,我把它当成布在画,可以反复涂抹、修改。如果太吸水了,就像宣纸一样,颜色吸进去了,没法改。有一点吃墨就行,时不时还可以改动一下。

37、拍星空使用的比较多。

38、八大,还有一些民国时候的画家。

39、天色渐暗,

40、对焦点是负责照片的清晰度的。对焦点放在哪里,哪里就清晰。对焦点周围的清晰度则是由景深的大小来决定的。

41、树、光、抽象的形态等。对自己作品也有一些新的体会。特别是在画大画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强烈。我通常会在一个适合自己表达的距离去观察一张小的照片,然后再把这种感受转换成一张大画,加上反复叠加的笔触,好多真实的细节都模糊掉了,只能退到很远看,作品才有真实感,走近看完全是虚无的。感觉这个世界好像是真实的,但又没有一个很具体、很坚固的物质性的实体存在,我感觉这种体验就是抽象的,精神性的。我说得有点牵强。

(0)
上一篇 01-22
下一篇 0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