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作文

阿痕杂记整理的心情作文(精选9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心情作文 篇1

风很大,百叶窗的细链敲打着窗台上的杯子,叮叮咚咚,清脆悦耳。

回头看,单耳高杯,一个穿着黄色花苞裙的女孩站在白色细瓷间。

是学生送我的生日礼物。

这该是一只盛着香浓咖啡的杯子,久已不用,里面积满了灰土。送杯子的学生早已远走他乡,杯里的小勺莫名其妙插在笔筒里,我依旧在电脑前忙碌。

办公桌里还有一套更精美的玻璃组杯,是他之后又一届学生所送,只是我还未拆封。

突然了悟,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过是希望他们的老师能够有时间,能够在每一个午后,闲闲的坐在桌后啜饮咖啡,妆容精致,长发细绾,他们只是不忍看我日日倦容满面。

这些生活在我身边的大学生们,较之同事和领导,更能理解我深陷行政事务的痛苦,琐碎日子间,他们尽量做好我吩咐的所有事情,用懂事又温情的眼神体贴老师。

是他们,清新着我行政工作中那些令人窒息的空气。

星期天去洗车,想去学生推荐过的洗车行,怎么也找不到,打电话给学生,她详细告知地址,一会儿,又打来电话说,已让洗车工去外面等着我,直接划她的洗车卡就行了。随后,她又把自己的洗车卡号发到我手机上。又打电话安顿我,记得让洗车工擦后备箱,不要和她们客气。

我仿佛看见她一边在家熨衣服,一边手忙脚乱找洗车卡、发短信、打电话。而她又是那样一个大大咧咧、粗粗拉拉的女孩。这是我十几年前的学生,想起她上学时黑黑瘦瘦的样子,想着她这些年来隐忍着疾恶如仇的脾性小心周旋在成人世界里,摸索着长大,眼睛突然潮湿。我知道,吃饭抢着付钱,争着送我回家,她一直用自己最朴素的方式回馈老师。

俩个离婚的女学生和我吃饭,讲述着离婚的过程,我愤怒难抑,竟是她们反过来安慰我,你怎么那么不冷静?都过去了,有什么可气?

很多当年的师范学生都从政了,并且有了不小的职位。他们愿意替我做最微小的事情,妥帖周到。一次,去固阳采风,他们不知如何知晓,一群学生蜂拥而至,在那风如刀刮的大后山,我被学生围在中间,宛若当年在校园。

许多年前,他们是一群站在街头茫然四顾的孩子,等我牵着手过马路,现在,我更像一个转晕了方向的老太,等他们领我穿越错综复杂的社会。

校庆时,那些“蜂拥而至”的校友,握着老师的手,久久不松,那些喝多了的学生搂着老师的肩,默默耳语,同样的满面沧桑、同样的鬓发斑白,分不清谁是师谁是生。只有这荡气回肠的爱,穿行在校园间。

如果说,老师,是人世间一个美好的称呼。那么,学生,也是生命中最温暖的词汇之一了。

我的一个朋友,当过记者,又从了政,说,怎么到处都是你的学生啊!是呀,走到哪里都有人唤我老师,欣慰地回过头去,等我的是一张张暖意盈盈的笑脸。

教师节,祝福的短信挤满手机,天高云淡的秋天,走在校园里,风轻轻吹过,是学生,是那一个个纯净芬芳的心灵让我的职业变得浪漫。

我亲爱的学生,我散落四方、孤独闯荡、自强不息的学生啊,我已记不起,曾经怎样教诲你们,也许,告诉过你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教过一些有用无用的知识,但是,你们给我的爱,清澈似水,浩瀚如海,让我铭记终生。

感谢学生,感谢我善良宽厚的学生!

心情作文 篇2

我说的“老友茶室”,是位于上海西藏南路一居民区内一间普通的小屋,屋内摆设简单,但干净、简洁。这个茶室的主人是原上海南市公安分局的局长,已年逾古稀的程立斌老人,茶室的房屋及所有设施,均由他免费提供。而每天来这里喝茶的是原分局的十几位退休老干部。

我作客到老友茶室是去年秋天,程老约我去喝茶。老友茶室的几位老公安特别热情,早已泡好一杯龙井茶,不仅散发出无比的清香,也飘逸着浓浓的乡情。后来每当我到上海,总要去老友茶室作客,每次他们都热情款待,令我无比感动。

渐渐地在老友茶室,我无拘无束,与茶室的老友们一边品茶,一边谈天说地。在老友茶室的老友们,心情开朗、谈笑风生,毫无顾忌,谁有难事,只要他能办的,总是热心相助,无私奉献,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说起创办“老友茶室”的经过,程老最有发言权,他说: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共同语言,喜欢聚在一起说古论今,再说在家里与儿女相处有年龄的代沟,说不到一处,免不了会产生一些矛盾,总希望有一个适合环境,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于是程老和儿女商议,决定腾出自己的房屋,免费开设了这“老友茶室”,主动邀请已退休的老公安们来茶室做客。程老的举动,深受老公安们的欢迎,从此他们便有了“新家”。茶室没有他人服务,全凭自己动手,他们每天早早来到茶室,打扫卫生,烧好茶水,沏好浓茶。而茶室的一切费用全由程老一人承担,从来不收任何人一分钱。

十几位公安老干部,他们曾经是为保一方平安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他们中有的被市、区授予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有的被国务院授予二级警衔称号;有的为破大案要案立下汗马功劳;有的是为民服务的楷模。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心态平衡、无愧人生,退休了,力所能及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这就是老友们的承诺。不求索取,只求奉献。程立斌老人近几年先后将自己多年积蓄捐献给家乡修桥、造闸、铺路,还想方设法为家乡近百名青年介绍工作。这些人当中,一大部分都已发家致富,这些就是“老友茶室”老友们的天伦之乐。

“老友茶室”的老人们既叙亲情友情,也谈家事国事,既说人生旅程,又忆峥嵘岁月。体味人生,感慨时事,无所不及。“老友茶室”成了老友们觅知音之所。

心情作文 篇3

秋冬之际,小雨淅沥,街边人家窗口少有灯光,柔和灯光透着平凡,而平凡透着温馨。偶尔也能见到路边的早餐摊有人在忙,在昏黄的灯光下,一切悄无声息,如同往常。在自己的床上赖了最后一晚,我得离开这座小城,去外地念书。我所有的青春岁月都在这度过,而现在似乎遗落了什么。

“我不记得离别时的话语,却记得离别时的场景”,用在这再适合不过了。雨滴在和狂风共舞,一齐打在脸上冰凉的触感我还没忘,感受着风雨,却不是哈佛路。在这样一个清晨出发,意识从未如此清醒,我不知道回忆对感受的缝合是否准确,也不知道文字对意识的表达是否恰当,但我知道,那是不悲伤,也不是不舍。离乡之后才有家乡,当我再次回到这个地方,或许那些对我而言重要的人可能已不再。也许逝去青春如同一桶芬香的美酒,而那时不知如何去品尝。过往的懵懂和偏执,让我错过了本可轻易发生的故事。但我才不会一直叹息,那会让我的时间飞逝,也不会转而寻找虚假的繁荣。因为我知道,能让我清醒的是,不知道哪天如同在平淡生活撕开一个口子把我带入另一个未曾注意的境遇。我还想去求学,想让关于人生的感受变得细致,这繁忙而又琐碎的生活就像一个陷阱,耗空了我的大半时间,时间本不该如此过啊。想清空脑海中固执可笑的观念,而这个想法不过是众多可笑观念中的一个。

总会有一些过来人问你未来的规划,会问你十年后会达到具体什么样的水平,他们说没有规划就没有未来,而我的回答总是含糊不清,也许我想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梦想的方案,也许我更在乎的是这十年我怎样去走,不管哪一种我都尝试了我现在能做的各种尝试,我为这感到自豪。如果哪一天我被认为是失败的,对我而言只是收获了一份关于不成功的体验,人生无非一种体验以后,也许我没那么坚强,也许我更加坚强。

心情作文 篇4

在一间间摆满书籍的书屋里,我们躬身其间,保持仰望的姿势,学会寻觅和阅读。这是人类一种很神奇的转换能力。在我们的阅读下,一本本书由一定厚度变薄了变轻了,在完成转换过程中走入我们的大脑,变成了记忆储存与力量积蓄。

自刚识字时,我们就开始了阅读,一个个方块字附着在特有的声形里走进我们的耳廓,走进我们的眼睛,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印记,而后这印记渐渐镀染着我们的记忆与心灵。

时过多年,我常要回望那些早年曾带给我阅读印记的书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的书本已经作为读物,作为教科书被岁月泯灭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真的完全消失了吗?其实也未必,它们通过阅读成为了我们的’知识,融解在我们的骨子里,融解到我们的行动中。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变化,这种过程充满奇妙,充满遐想。这样的书本注定完成了它的使命,一路上伴随我们的成长而离去,只是目送我们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们知识与支撑。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它具有与食物同等的能量。

待我们长大后,慢慢地感觉到我们的阅读不再像是等待喂食。我们有了自己的食欲,学会了自己的阅读选择,这时候我们会自觉地选择书籍,懂得了甄别与珍存。这又和我们长大后的自立出奇的一致。我们走进一座座填充的小山似地书店,在书海里以搜索的方式淘淋着,把一部部书籍搬回家,搬到我们的书房,在床边,书籍成了至为密切的伙伴。在搬运过程中,在用钱交换的刹那,我们感觉到了纸页叠加的分量。其实,这里更有文字附着的重量。我们总是喜欢在自己的阅读中,借助作者体味着情感层面和理性内涵,或激动或感伤,或启悟。阅读里,我们还能倾听到大师在文字中的低语,充满智慧,让人感悟。

书是有重量的,而我们的阅读更是微妙的过程,一部部书籍在阅读里走进我们的大脑。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填充?在大脑的沟回里,我们学会了贮藏和提取。是阅读的过程让我们感受情感的波折与震撼。也是阅读让我们学会理性与思辨。正是在自然的浩大和波动里,我们用平静的心贴近阅读,也在不断贴近认知,就像那根走向无穷小的线一样不断贴近。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认知永远不能和自然的涵义叠合。而这正是我们乐意做的事情。想起杨绛女士96岁写的一本书,叫作《走到人生边上》,她在自己的人生经历即将走到尽头时,不是等待,不是睁眼迎送日出日落。走到人生边上,她还在探寻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的是什么。她平和的心态令人钦佩,她的不衰的敏锐同样给人启发。这也是我们人类贴近无穷小的又一抵达。

就想到了小时听到的一个寓言。一头猪在和它的主人对话。猪说,你整天在那里抱着那些书,能有什么意思啊。主人答道,在这样的阅读咀嚼中才能感觉书中的滋味的。猪一脸的不屑,说,得了吧,那些书味道一点也不好呢,我曾经趁你不在时嚼过好几本,既不香也不甜呢,干巴巴的一点也不好吃。主人一脸无奈。自然他是再无法与猪进行辩论解释了。那时我听这个故事,就以为是好笑的,现在想来决不仅是好笑。李叔同说,有字的破书也是好的。出此话时,李叔同大师字里行间透着那种独有的对书籍的珍重,那是对于我们人类智慧的珍重。我们能够透过这残破的一角,望见著书者对生活、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感悟、哲思,是付出历练的心血而得。而阅读者正是在阅读中达成了与作者心灵波动的对接。这,就是阅读时轻与重的有机转换。

心情作文 篇5

今天我的头可大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我心情不好,发脾气了。狠狠地把门关过去。只听见“砰”的一声,又听见“哗,哗”两声。我想事情不好了,开门一看,我惊呆了!墙上的钟掉到了地上,钟的玻璃碎了,满地都是,还有我的电车的模型也摔到地上,也坏了。爷爷奶奶听见声音也走出来了,看了看地上,有一点生气的说:“以后不要那么重关门了。”我说:“好。”。

嗨!不应该发脾气。这样就不会闯祸了。

经过这次的教训,我懂得了“不应该发脾气”。

心情作文 篇6

在生活中,我总会听见别人对我这么说,这个不适合你,你不能很好的完成,你的性格太内向了……诸如此类的语句。我坦白,你的话很逆耳,但对我绝对不是忠言。

我肯定,你绝对不了解我。性格并不代表一切,我虽然内向,虽然害羞,但我的心却依然面朝大海,无所拘谨。还说的还是会说,该做的还是会做。只是不想说废话,想多一些宁静,多一些思考。至于脸红,这时一种条件反应,不是我的本意。

这个世界上没有我不能做的事,只有我想不想去做。我要做一件事,即使到老死我也会把它完成,我不愿做的事,立死也不会后悔。

这就是我的心。

有些事,非做不可,因为不想遗憾。有些人,至死不渝,因为不想轮回。人的一生数不清的追悔莫及的往事,那些埋怨的念力时时刻刻化为无形的心结,鞭策我前进,激励我勇敢。

我的心一直很脆弱,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坚强。但为了你,为了青春无悔,就让我坚强一次,就那么一次,一次一辈子。

心情作文 篇7

最近心情不是很好,从网络到现实,再从现实到网络,我一个人面临崩溃,为什么网络上的朋友不理解,为什么现实中的家人令我如此的颓唐,我在寻求答案,而又不敢寻求,只好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痛,我在懦弱中坚强,我再坚强中懦弱,不知什么时候倒下,不知什么时候又重新爬起,我一个人陪着电脑隐蔽在角落,静静地开始了我忧伤的网络世界!

本想让网络将我彻底麻醉,没想到网络让我心灰意冷,曾经完美的家园此刻在我的心灵中倒塌,没了,什么都没了,不是家园倒塌,是我离开了网络家园;我走了,一个人静静地走开了,没有人记得我,甚至连一个和我说再见的人都没有,为什么?!为什么?!我不知道答案,我也不想知道这么多!我更没权利知道这么多!网络,你说其虚幻,却有另一个不虚幻的结果,网络让我陶醉,网络让我感伤!

我试图用鼠标点击那片我不愿在回首的天地,颤抖的手告诉我,点在上面痛在心里,我胆怯地收回了手,收回了心,让鼠标静静地睡;我也想向鼠标一样的安详,可是我不能;因为鼠标安详的背后是受人摆布,我不想受人摆弄,所以我选择了自由,这一刻我或许该轻松一些,因为放弃是新的开始,我不想再加入什么文学社,其实一个人的生活很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最初认识文学社的时候觉得应该是团结互助、相互交流

心情作文 篇8

现在,一切都知道了,可这几天来一直担惊受怕的我的内心是多么的难受,谁也不懂我的心情。你们知道吗?这一切意味着下学期我就要和我的好朋友分开,到平行班去学习。

坐在窗前,抬头望着天上的星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的星星却是那么的大,那么的闪烁。可是,在这静谧的夜里,我的心难以平复,想起这个学期在17班的生活,想起我至亲的朋友。我突然觉得很对不起他们,因为在这之前我曾向他们承诺过我绝不会掉下去,绝不离开17班的,可现在我却因为期末考试考差了而掉出重点班,到平行班去学习。同时,我也觉得我很对不起母亲,因为我曾向母亲说过这么一句话:母亲,请相信我,我绝不会让自己的排名掉下去,结果我从175名掉到了560多名。这差距让我难以接受,虽然很想逃避,但这是事实,我必须面对,我要为此付出代价。

在这深夜里,我躺在竹床上难以入睡。风轻轻地吹过,一阵花香扑鼻。“你怎么还不睡呢?”母亲在我身后小声说道。“母亲。”我再也忍不住了,泪珠从我的眼眶了掉了下来,“宝贝,这是干嘛呢,为啥哭?”我再次嚎头大哭,“母亲,对不起,我考砸了。”母亲摸着我的头,说:“没关系,只是一时的失手,我对你有信心。”这一夜,我带着泪缓缓入睡。可在睡梦里我又一次哭了,哭得枕头都湿了。

第二天醒来,我揉了揉眼睛,发现内心并没有昨天那样般的痛。警钟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我要竭尽全力,回到我原来的17班,请相信我。

心情作文 篇9

妻子偶遇到当年的学生,在他们的盛情邀请下,我俩来到汤池。一到汤池,在那等候的学生们便围了上来抢着问:我是谁?我是谁?离开他们30多年,妻子一个也没认错,他们同声赞叹:老师的记性真好。

这次他们不仅邀请镇上的同学,还将在县城、省城合肥的同学也邀来。妻子带去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礼品,即是当年班级的毕业照。早已步入中年的学生们,一个个像孩子似的争先恐后,你推我搡,在这方寸的黑白照片上寻觅自己的踪影,有的看到自己,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

聚餐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20多人一桌围,不准分开,分桌不仅不热闹,也影响感情交流。开始一个个恭恭敬敬老师,连我也在一旁沾光,接着就是敬他们邀来的当年的老师。事后,就是他们同学之间吵啊闹的,攀谈拼比,几乎忘了我们的存在。当年的老校长说得好:他们是借这个难得的机会聚到一起,平时哪有这时间?

还有一次,我们俩去合肥办事,巧遇她的学生也在合肥。听说老师要来,他们便将在合肥工作的同学统统邀来,他们中间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报社编辑,还有千万家产的公司老板。同汤池相聚相比人少一些,也文雅了许多,说什么讲什么都能听得清楚。多次相聚,讲得最多的也是难忘却的即:那时,正值读书无用论横流的教育界,但妻子和她的同事们总是劝导学生,有时近乎偷偷地:好好读书,任何时候书是有用的,为吸引学生好好读书学习,特地买了本当时不多的课外读物之一《新来的小石柱》,每天放学前读给学生们听,书中的小石柱自我拼搏,深深吸引了他们,更加重他们读书学习的自信,这批学生随后都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高中,多数如愿考取大学、中考,现在分布全国各地。前不久北京、成都的学生均打来电话,邀请她去观光游览。

如今的汤池镇上高楼林立,有山有水环境优美。真是天变地变,但是悠悠师生情一如既往始终未变。他们异口同声的是:老师的教育,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在这里,我还想多说一句:这些学生,都是“三农”的后代。

(0)
上一篇 01-11
下一篇 01-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