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痕杂记整理的端午节诗句(精选72句),共3篇,请欣赏。
端午节诗句 篇1
1、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2、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3、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5、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7、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8、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9、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10、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E《小重山・端午》
11、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12、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3、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4、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E《小重山・端午》
1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E《小重山・端午》
16、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7、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18、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9、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2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2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端午节诗句 篇2
1、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T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3、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4、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5、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6、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7、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8、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9、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10、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11、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2、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罗隐《黄河》
13、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 李世民《咏雨》
14、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 王守仁《登大缮绞
1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6、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李流芳《黄河夜泊》
17、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宿石邑山中》
18、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19、灞逋ぐ玻友羰泳┫亍!I《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0、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21、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2、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23、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24、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25、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6、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27、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端午节诗句 篇3
1、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2、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3、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4、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王守仁《登大缮绞
5、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6、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7、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王维《不遇咏》
8、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9、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李流芳《黄河夜泊》
10、两河萧瑟惟狐兔。 ――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11、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怨》
12、你静静地居住在我的我的心里,如同满月居于夜空。――泰戈尔
13、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14、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5、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16、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7、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秦韬玉《贫女》
18、谁知千夜里,各对一灯红。――蒋士铨《水调歌头》
19、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李嘉?《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
20、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舌尖上的中国》
21、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22、海可枯,石可烂,唯爱永不变。
23、东飞鸟鹊西飞燕。――陈师道《菩萨蛮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