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痕杂记整理了4篇道德经经典句子(精选86句),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道德经经典句子 第1篇
1、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处】《道德经・第十一章》【译文】“有”能给人以小的利益,“无”才有真正的“大用”。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讨厌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3、将欲歇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削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给予。这是知细微之理而收显著之效。
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贵重的器具最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藏在无名之中。
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很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译文】虚无之道生太极一气,太极一气生阴阳两仪,阴阳交合生三才,三才化生万物。
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译文】我有三件宝,一直在坚持地守护着它们。一个叫仁慈、一个叫勤俭,第三个是不敢争胜冒尖。
1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译文】天之道,是减损有余的而补充不足的。人之道,则相反,是减损不足的而奉献给有余的。
1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天下的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小处做起。
1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出处】《道德经,第十八章》【译文】大道废止了,就会有仁义。智慧出现了,就会有狡诈。六亲不和就会出现慈爱和孝顺。国家动乱就会有忠臣出现。
1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译文】把自己的身家和天下看作一样重要的人,才可以寄托天下重任。爱天下的人像爱自己的身家一样的人,才可以托付天下。
1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15、致虚极,守静笃。【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译文】要想达到虚无至极的境界,必须专一守住这个“静”字。
16、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丧失了大道,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才强调礼法。
1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说“道”,如果有人在说“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18、知足者富。【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道德经经典句子 第2篇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收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译文】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味道使人味觉不灵,骑马打猎使人心思放荡发狂,贵重的物品使人的行为不轨。
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译文】有胆量但是贸然行事的人容易被杀,有胆量但不贸然行事的人就可以活命。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6、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4、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7、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道德经经典句子 第3篇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0、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1、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12、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5、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姑去彼取此。
16、骤雨不终日,飘风不终朝。
道德经经典句子 第4篇
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4、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5、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9、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1、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2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2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8、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2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3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