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痕杂记整理的《星空作文》观后感(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星空作文》观后感 篇1
“不是现实支撑了你的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这是微电影《星空日记》中的一句台词,就是这句台词让我回味了好久。
电影讲述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何晓东,从小有着一个摘星星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他被人嘲笑。他发愤学习,考上了北京大学,但却修了金融学。在梦想和现实中徘徊。
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国际投资银行发来的工作邀请。他是全班第一个得到工作邀请的人。他终于觉得自己有资格去表白,但她却说她等待的始终是那个仰望星空追梦的男人,而不是现实中的这个何晓东。他幡然醒悟原来自己放弃的不仅是梦想还有爱情。
他最终决定就让梦想比现实高那么一点。就让自己去追梦。在天文老师的鼓励下他创建了星库数据资料,并在毕业设计上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让观众甚至是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很震撼。他成功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最终他在北大的一角伸手看到了星星,从此感到了勇气。
纵观人类的历史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总是在别人笑过之后才到达这里的人。例如,蔡元培教育家,他工资很高,但为人慷慨大方。终生没有存够钱买一套自己的房子。胡适教育家,他旧学造诣深厚,但却提倡白话文写作。被人笑为“乞丐莲花落”。陈独秀思想家,他给自己起名“独秀”被人嘲笑狂妄自大。裴文中生物学家,他前半生找到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在抗战期间,头骨丢失后半生一直在寻找。卞之琳诗人,他时常被人嘲笑为“说话都弯子”于是写出名句“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他们也从窘迫于现实的艰难。难道他们就应该放弃梦想,回归所谓的现实吗?那么整个社会的发展将会由谁来维系?
有梦想你就会了不起,有努力你就会有成绩。让我们为期待和梦想而努力奋斗。迎接我们的必定是阳光和笑容。只要多一份坚持,多一份热爱,梦想总有一天会照进我们的现实。
《星空作文》观后感 篇2
今天,我看了《星空日记》,这是一部感人的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位男生从小到大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摘星星。你一定会觉得很不切实际,但天文系的教授却说:“梦,才是最真实的现实。”
小时候,这位男生写了一篇――我的理想――摘星星,结果被老师骂了一顿,还被同学们嘲笑。下课同学们让他站在高处当星星让同学们来摘,他们无情地嘲笑他,父亲更是不理解她,这使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可他却并没有放弃梦想,每天会在天文系教室旁听课,会做一些笔记。正当他要放弃梦想的时候,教授对他说:“每个人都是被别人嘲笑才来到这里的。”
毕业后,他去找工作,可却被人嘲笑说:“醒醒吧!”他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却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我是多么佩服他的这种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事情,是多么惭愧。小时候,我看见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学会骑自行车了,我就想去学。我骑自行车时总是摔跤,疼得我哇哇大哭。我骑一下摔一下,被一个路过的小朋友看见了说,“哈哈!这人真笨,我都会骑。”我失望地离开了,至今我还没学会骑自行车。想想我只是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放弃了,那别人经历这么多的挫折我算什么呢?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它告诉我们人应该为梦想而奋斗,不怕别人嘲笑,一直坚持。这就是一种精神,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做事一定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星空作文》观后感 篇3
《星空日记》讲的是一个乡下孩子,从小有一个摘星星的梦想,但却一直被人嘲笑,在现实和梦想中徘徊。在北大的四年里,他学习了经济学,天文学,俩个完全不同的学系,代表着他的现实和梦想。纠结徘徊中他渐渐长大,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渐渐一点一点的糅合这现实和梦想的差距。整个微电影中,现实,梦想,爱情,亲情交替,一点一点阐释了北大精神,
微电影开头,主人公说自己来北大之前已经成功忘掉自己的梦想,可是果真如此吗? 那一段孩童声音的梦想“摘一颗星星,首先,你要有一把梯子,然后,你要有一个夹子,星星很烫,不能直接用手摘。”虽然听上去很幼稚,也有一点点可笑。可是这却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梦想,一个很朴素却又很伟大的梦想。可是,毕竟这只能说是一个梦想。在那个乡下的环境里,没有人会把天文当做是一个职业,更多的只是当成一种笑话。所以,主人公一直被嘲笑着,而这在父亲知道他要上天文学时体现的一清二楚。摔书本,摔笔,生气,这也许就是主人公的可悲之处。
十八岁,母亲去世,家里欠债,大学志愿改报经济专业。那是,他哭了,哭得很伤心很伤心。我想,这眼泪里,包含的不仅仅是对他对母亲的不舍和思念,还有他对梦想的放弃,对现实的屈服。
大学第一年,报到,主人公想,从那时起,不会再让人笑我,北大将是他新的起点。努力的把自己的生活做成一张全是对勾的表格,可是在那一张满满对勾的表格后面,我想隐藏的确实一颗空虚全是叉的.表格吧。因为那并不是他想要的。
这样去定义一个人?是他所处的位置?不是!是他前进的方向。可是方向到底是什么?在北大那个有无数可以随时进去的课堂里,他再一次迷惑了。
“如果梦想是一件衣服,那天文学是我穿不起的品牌”很形象的比喻,却能很好的阐明现实和梦想的差距。梦想真的如此遥不可及吗?
《星空作文》观后感 篇4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星空日记,这部电影对我深有启发。使我联想到我自己的生活。
梦想是最真实的现实。一位男孩为了追求梦想,不幸被同学、家长以及老师不理解而嘲笑,以至于最终放弃梦想,去面对现实。但教授还是一直协助他,帮她完成梦想。最终完成了毕业设计,还获得老师的认可。
我觉得,有梦就要去追!不要放弃它,同如梦是最真空的’现实!所以,放弃它干嘛,还不如赌一把,万一赌成了呢,就可以实现梦想。万一没赌成,我们就把梦想当作秘密,就放在心里默默的想它,就好了。就不要去管它了。
而我呢?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可是,我看了这部电影,就发现梦想就在我身边啊!只是我没有去追它。
我小的时候,我想当一个蛋糕师。我原来觉得自己是这么可笑啊!我想当蛋糕师,可能是因为我的妈妈整天愁眉苦脸心不在焉的。我希望妈妈快乐。我看着妈妈说:我一定要让妈妈笑起来!”我听说蛋糕吃了,人就会幸福起来。我就找到叔叔,让他教我做蛋糕。我一直做啊做,蛋糕做好了,我看着蛋糕,很丑。我和叔叔端着蛋糕,一路上都有人说桥这个蛋糕多丑啊。我听了十分羞愧。心想我再也不做蛋糕了。我给妈妈吃了蛋糕,妈妈不但没有笑,还要装着笑给我看,从此我再也没做过蛋糕了。
比起短片主人公,我还只是微弱的小沙子。所以,我要坚持这个梦想,去努力实现它!
《星空作文》观后感 篇5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大家会想起我们北大的一部著名的微电影《星空日记》。它讲述了一位少年追逐自己的摘星梦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朱军所扮演的老师用讽刺和蔑视的语气念出孩子的作文:“我的理想,摘星星”。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在那一刻,伤害了一个孩子如同泡沫般脆弱的心灵。难道一个孩子不能够拥有做梦的权利吗?难道拥有一颗做梦的心就有错吗?
梦想犹如浩瀚夜空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在无尽的黑夜中指引着我们的方向。梦想的星光,虽微弱却一直闪耀,虽遥不可及却常驻银河。梦想不分高低贵贱,就像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或许,我们应该思考,有多少次,我们的梦想被粉碎在我们自己手中,有多少次,我们的满腔热情被自己无情的否定,又有多少次,我们对自己说:“不,这太难了;不,那根本不
可能;不,我根本没有那个时间。”殊不知,有多少看似不可能的幻想正在便利我们的生活,又有多少不可能的梦被人们从星空中摘下。
所以,尽情的梦想吧,让思维绽放光芒。在这个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只有敢梦想,才能有创造。作为新时代有着旺盛活力的年轻人,我们不该让懦弱制约了我们的脚步,不该让顺从禁锢了我们的思想。能打败我们的,不是社会的浮华,也不是生存的约束,只是放弃了梦想的自己。在青春的大好年华,我们有资本,有潜力去梦想,去闯荡,如同《星空日记》的主人公一般,去追寻自己的摘星梦。
星空日记不应该只是放在那里,我选择将他翻转,日记星空。
尼克胡哲曾说:“nogoalistoobig.nodreamistoofartobefetched.”只要我们敢想,愿意去想,用群星点缀夜空,前方的道路便不在黑暗,洒满星光。
《星空作文》观后感 篇6
战争,是霸权者的欲望与贪婪;战争,是野心者的冷酷与残忍;战争,是弄权者的自私与无情。膨胀的野心将和平与人性掩埋的彻彻底底。
死亡?仇恨?无辜的生命的呐喊,襁褓中幼婴的啼哭,家园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这就是战争。也许岁月能抹去那些断壁残垣,可是历史和人们终将铭记那段血雨腥风的悲苦时期。不论是战火纷飞的昨天还是看似风平浪静的今天,战争都依然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有人说战争是为了让未来更加统一,可是有谁真正的看清过战争背后的代价呢?杀戮,无休止的杀戮,用鲜血洗涤鲜血,用罪恶掩饰更大的罪恶。和平成了最大的笑话,人性被抹杀的干干净净。那些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身躯,那一双双渴望安宁的眼睛,那一声声绝望的呐喊却被冰冷的炮火炸得粉碎。从二战到日本侵华战争,从伊朗战争到最近的叙利亚战争,哪一次不是伴随着哭泣和鲜血呢?人们渴望的和平被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撕毁,道德和人性被膨胀的欲望鞭笞得体无完肤。
宽恕,是战争中最大的良知。
每一次战争因为野心而开始,冰冷的炮火,哀伤的哭号,没有良知的征服带来的将会是更多的仇恨。近百年前的战争蔓延至今,没有了烽烟可是依然着针锋相对,笑脸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一颗不够仁慈的心。
原罪,是人们对过去罪恶的沉迷。
战争留下的阴影是人们心底一场永远的噩梦,无法遗忘,时时刻刻用罪恶折磨着自己。沉迷于悲伤和仇恨中不可自拔,直到有一天内心的防线轰然崩塌。
悲悯,是对每一个美好生命的尊重。
和平是每一颗心怀悲悯之心的人构建的伊甸园,鲜花和笑语会冲淡所有的罪恶和野心,原罪得到了原谅和宽恕,有爱的心成为了人们的良知,也希望遥远的明天永远像今天一样和平安宁。
《星空作文》观后感 篇7
“梦想是真实的现实。”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为《星际日记》的电影,它深深地启发了我。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生活。
梦是最真实的现实。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男孩因为不理解梦想而被同学、父母和老师嘲笑。他最终放弃了梦想,面对现实。然而,教授一直在帮助他,帮助她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完成了毕业设计,也获得了老师的认可。
我想如果你有梦想,你必须追逐它们!不要放弃,梦想是最真空的现实!所以,为什么不放弃呢,还不如赌一把,万一赌上了,就能实现梦想。万一我们不打个赌,我们会把我们的梦想当成一个秘密,并在心中默默思考。别管它了。
我呢?我从来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然而,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发现我的梦想就在我身边!我只是没有追求它。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成为一名蛋糕师傅。我觉得我太可笑了!我想成为一名蛋糕师傅,也许是因为我的母亲很悲伤,心不在焉。我希望我妈妈快乐。我看着我的母亲说,“我必须让她笑!”我听说人们吃蛋糕时会很开心。我找到了我的叔叔,请他教我如何做蛋糕。我一直在做蛋糕。蛋糕准备好了。我看着蛋糕,它们很丑。我和叔叔带着蛋糕,一路上有人说蛋糕有多丑。听到这个我很惭愧。我以为我再也不会做蛋糕了。我给妈妈吃了蛋糕,她不仅没有笑,还假装笑给我看。我再也没做过蛋糕了。
与这部短片的主角相比,我仍然只是一粒小小的沙子。因此,我将坚持这个梦想,并尽我所能实现它!
《星空作文》观后感 篇8
最近,我们利用几节课的时刻观看了《帝企鹅日记》,我觉得很搞笑。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帝企鹅们去另一个地方生活,在企鹅蛋了来到这个世界上,企鹅母亲们要进行远征,到没有结冰的地方寻找食物,再带给即将破壳而出的小企鹅吃的,当母亲们回归后,又轮到父亲们觅食了。
当雌企鹅觅食时,雄企鹅就将蛋放在它们的脚上,用自己肚子上温暖的毛来保护那一颗脆弱的蛋,害怕小企鹅们还未破壳而出就被无情的暴风雪夺去了那唯一一次观看世界,体验生活的宝贵机会。当冬天从潜伏的地方冲出来,雄企鹅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在冬天来临之前,在暴风雪来临之前,在极夜来临之前,大家就井然有序又自觉地挤在一齐,背对着风雪,留在身边的就只有温暖好安全了。但正因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站几个月保护蛋,就不能去远方觅食,有的支撑不住,“它们的身体一点点被白色所覆盖,然后消失不见・・・・・・・・・・・・・・”多有诗意的一句话,可描绘的却是生命的离开,包括孩子。这句话中“白色”是指雪,“消失不见”是指埋在雪中,这句话表现了失去生命的帝企鹅的不幸,同时反衬出暴风雪的无情,表达了人们对帝企鹅的惋惜和喜爱之情。
当极夜逝去后,出现的第一缕曙光迎接了久违不见的太阳,阳光又照射到曾被它遗忘的地方,这时,一个个弱小的生命也相继地破壳而出,大家是如此兴奋。“生命如此渺小却如此美丽”,是的,说的很对,那些小生命与如此巨大的世界、自然相比,真的很渺小,很较弱,但它们永远都是那么美丽,那么可爱,充满着期望。
看完整部电影,不管是风雪还是太阳,大海还是冰川,或是・・・・・・帝企鹅,都有自己各不相同的特点和美:寒冷的风雪成就朦胧的世界,微黄的晨曦渲染了一篇天空,湛蓝的海洋变为了天空的倒影,硕大的冰川代表着极地,可爱的帝企鹅送出了那份升级与期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
用审美的眼光观看《帝企鹅日记》,那一切看似不好的事物都变成最美的,最亮丽的风景线。
《星空作文》观后感 篇9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姗姗来迟,一弯残月仍高悬空中,我会想起“残月皓烟雾”;当正午阳光正烈,四处树荫正浓,我会不禁轻吟:“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当傍晚斜阳依偎着西山,我会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夜晚明月高悬,蝉儿在清风里长吟,我便不由想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天中的每个时光,都有诗词相伴,在文学中徜徉,总会心生一股清幽典雅之意。古人常说“心静自然凉”,也莫过于此。
当我想一步登天之时,总会想起“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古典文学教会我,做事要循序渐进;当我做事想要放弃时,又回想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国古典文学教会我持之以恒,绝不半途而废;当我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而后总会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的许多人,宁愿把时间花在看那些不切实际的言情小说,也不愿一瞥积满灰尘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许多人眼中,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些苦涩难懂的书,而相比之下,言情小说就显得引人入胜了些。
随意走到哪里,总有人谈论道:“待我长发及腰,少年你娶我可好”之类的流行小说用语,然则古典诗词就比不上这些吗?“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海誓山盟;“在天愿做比翼年,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意绵绵;“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海枯石烂,怎样都要比荒谬怪诞的言情小说。
总而言之,走近中国古典文学,是对精神的陶冶,灵魂的洗涤,心灵的洗礼;走进中国古典文学,为心灵取得一抹淡淡幽香。
《星空作文》观后感 篇10
“只要我还活着,能从满布灰尘的旧窗帘布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样乐观、坚强而又令人辛酸的话语出自安妮弗兰克的笔。《安妮日记》它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一部感动世界的日记。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萌生了一种从前阅读时从未有过的感受,这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写的一本日记,一本普通的日记,是有怎样的力量,感动了世界呢?我带着好奇与期盼进入了这个故事。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她在13岁生日时,得到了一份别致的礼物:一个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记本。她称她为“吉蒂”,与吉蒂分享心事,当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为了躲过纳粹的破害,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里还有同样患难的其他4个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安妮几十万字的日记,就是在这间荷兰阿姆斯特丹263号的密室中写成的,对吉蒂这个密友,她毫无隐瞒的坦露,对饥饿的嘲弄,恐惧的倾诉,对于自己的乐观与一闪而过的悲伤和失望,对爱的渴望,对青春期母女的冲突……对,《安妮日记》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个少女的眼光,观察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创伤。
最终,安妮在密室里的八个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关进集中营,安妮和姐姐玛戈因传染上斑疹伤寒而悲惨的死去,她没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虽然长久的闭上了双眼,而我们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记了,但她的乐观、勇气、感恩于爱,长活在亿万世人的心中!《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