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字趣谈

口,象形字,得之于人的嘴。人们通常把讨生活,称为糊口。腹中有食,身上有衣,温饱问题解决了,日子就能过得下去,这便是锦,日子一天一天地过,不愁锦上不添花。

人食五谷杂粮,粮食何来?当然从土地中。在我眼里,这个口字,似乎亦是一块四四方方的土地,想此,莫名地联想到有关口字部首的字。

有一灯谜:嘴里含玉,打一字。谜底不难揭——国。这个国字,是简体字,其繁体为涌冢踊颍蜃植鹂豢诟辍K坪蹩梢岳斫獬桑嗣俏艘豢诔缘模俨涣艘闷鹞淦鞅;ぷ约旱募以啊V垢晡洌推较蚶炊家郧坑驳奈淞ψ魑蠖堋

汉字从繁到简,篆、隶、楷、行,每个字,都讲究形、声、义。字形的简化,似乎是一种大趋势。而今,我们使用的汉字,乃1956年颁布实施的简化字,之前的,谓之繁体字。

一般情况下,简体字多从繁体字脱胎而来,汉字的基因序列未变,当然,亦有例外,比如口中含玉的国字,便不是从繁体的吹模鹩幸煌尽U饣八道椿俺ぃ薹良舳探厮怠

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建立了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洪天王在南京扎下脚之后,便把掷锏"或"改成"王",欲称王天下。新中国诞生后,人民做了主人,"王"改成了"玉",多了一点,境界大不同,给人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说到洪秀全改"国"字,无独有偶,史上早有先例。唐代,武则天做皇帝,改国号为武周,她曾为自己造了个字——住N湓蛱烀孕盼淖郑攀指母镂淖郑鲁缕蟆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边稍有风吹草动,下边差不多就要飞沙走石了。幽州有个叫寻如意的人上了奏折,种幸桓龌蜃郑蛐骋艋觯蟛患蝗绨鸦蜃指某晌渥郑谷艘豢幢阒俏湫盏奶煜隆U飧鲅叭缫猓媸桥穆砥ǖ母呤郑湓蛱煲豢矗邢禄常闹写笙玻铝钫崭摹

国字刚改好不久,又有人上奏,武字放在口里,犹如关在囚笼之中,实非吉兆,不如改成八方(上八下方),寓意八方归于一统。武则天觉得此奏甚好,赶忙下令再改。

这则故事,出自唐人张|的《朝野佥载》。而今说来,就像听一个黑色幽默的笑话。随着武周的灭亡,八方一统的那个国字,已被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了,却因在一首敦煌曲子中被存了下来,至今还保留在《汉语大字典》里,成了国字的一个异体字,与《朝野佥载》里的故事遥相呼应着。

俗话说,嘴是两片皮,咋说咋是的。嘴,本用来吃食的,饭后,亦可用以谈资。不过,世间的是是非非,总难逃历史的悠悠之口。

汉字是活的,每个字似乎都有着指向,其方向无不是人心的相背。滚滚红尘,游戏文字者,终被文字游戏。

(0)
上一篇 05-10
下一篇 05-10

相关推荐